在長沙裝修市場,“低價簽約、高價結算”的增項陷阱屢見不鮮。業主往往在施工過程中被不斷追加費用,最終花費遠超初始預算。如何在裝修前鎖定成本,避免“無底洞式”增項?鴻揚家裝憑借“閉口合同+透明報價”體系,成為長沙業主口中的“預算守護者”。本文揭秘其如何做到“報價即結算價”,讓裝修告別“價格焦慮”。
一、報價透明的核心機制:從“模糊項”到“明碼標價”
傳統裝修公司報價單常充斥“按實結算”“水電預收”等模糊表述,為后期增項埋下伏筆。鴻揚家裝通過三大革新,將報價透明度提升至“工業級標準”:
三級報價審核體系
設計師初審:根據戶型圖、需求清單生成初始報價;
工程部復審:結合施工圖紙,核查工藝、材料是否匹配報價;
財務部終審:對比歷史案例數據,剔除不合理溢價。
例如,一套140㎡戶型,鴻揚的報價單會細分至“墻面沖筋找平(單價XX元/㎡)”“瓷磚薄貼工藝(單價XX元/㎡)”等68項具體工藝,而非籠統的“墻面處理”。
材料價格全透明
聯合德國都芳、瑞士盧森等國際品牌建立“材料聯盟”,所有主材價格與官網同步;
輔材(如水管、電線)標注品牌、型號、規格,支持業主自行比價。
個性化需求前置定價
裝修前通過《需求藍圖》工具,將業主的“個性化需求”(如陽臺改書房、無主燈設計)轉化為可量化的成本;
例如,增設地暖系統會明確標注“鍋爐品牌+分集水器型號+盤管間距”,總價精確到百元位。
二、零增項的底層邏輯:用“確定性”對抗“變數”
裝修增項的根源在于“需求變更”與“施工漏洞”。鴻揚家裝通過四大管控體系,將增項率控制在行業平均水平的1/10以下:
需求鎖定機制
簽約前提供“360°全景效果圖”,業主可720°旋轉查看每個空間的設計細節;
配備“需求變更險”,若業主主動要求增項,需簽署《變更確認單》并承擔成本,從源頭減少沖動變更。
施工標準化手冊
發布《鴻揚施工標準白皮書》,明確280項工藝節點(如防水高度≥1.8米、瓷磚空鼓率≤5%);
工人按標準化流程施工,避免因工藝不規范導致的返工增項。
自有產業工人體系
100%直管工人持證上崗,杜絕分包轉包;
工人薪資與“一次驗收合格率”掛鉤,減少因質量問題產生的維修成本。
AI云監理系統
工地安裝5G攝像頭,業主可通過APP實時查看施工進度;
系統自動比對施工圖與實際進度,異常情況(如材料替換、工期延誤)即時預警。
三、客戶見證:從“預算焦慮”到“裝修自由”
萬科魅力之城業主王先生:“簽約前設計師把每一項費用拆解到螺絲釘級別,連美縫劑的品牌都寫進合同。最終結算價比報價只低了800元,因為優化了部分軟裝!”
北辰三角洲業主李女士:“最怕水電增項,但鴻揚用‘點位定價法’(每個插座、開關單獨計價),我提前規劃了87個點位,最后一個沒多,反而因為少了一個省了200元。”
四、結語:裝修可以“明碼標價”,信任需要“看得見”
在長沙,鴻揚家裝用“閉口合同+透明報價+零增項承諾”重構了裝修行業的信任邏輯。對于追求“預算可控、過程省心”的業主而言,選擇鴻揚不僅是選擇一家裝修公司,更是選擇一種“確定性”——讓裝修回歸居住本質,而非與增項博弈的消耗戰。
讓裝修報價從此“所見即所得”,從鴻揚開始,告別預算焦慮。